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大全 > 求有关地理的知识!!!高中的

求有关地理的知识!!!高中的

被浏览: 0次 2023年04月24日 04:38
热门回答(6个)
游客1

  首先说一下哪些是您应该掌握的,哪些是您可以放弃的。
  应该掌握的迅闷卜:地球动动的周期和意义,时区的划分,地方时和区时的不同,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气候类型的形成与特点等。
  可以放弃的:什么速度啊,黄赤交角的定义啊,这些没实际意义,考试也不考,理解起来还费劲。
  现在来系统地回答您的疑问:
  地球动动的周期和意义:
  一个是自转
  一个是公转
  您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地球动动的结果。请认真的看完,保证您这里的知识都能理解并掌握。认真哦,如果怕一下子记不完,可以打印出来,慢慢地思考并总结。加油。
  (1)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不停地绕地轴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不停地绕地轴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自然现象和相关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昼夜交替和日界线
  解释一下: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使得地球表面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即24小时。
  这里我要提出个人的疑问,就是日界线是否等于国际日期变更线。六年没碰高中课本了,这个概念不太记得了,但国际日期变更线记得很清楚,一会儿再说那个。
  B 时区,区时,地方时,国际日期变更线
  解释一下: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地点的时刻要早。地球每24小时自转360º,即1小时转过经度15º,4分钟转过lº。这样,在同一瞬时,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都不相同。这种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标准时:也叫区时。为了克服地方时的缺陷,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根据经度相差15º时差为1时的道理,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统一时刻,称为标准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东十二区、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较东的时区的区时较早。
  北京时间:按照世界时区的划分,我国跨东五区至东九区五个时区。为了统一时间标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我国规定采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标准时,即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º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标准时间。
  “格林威治”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即中时区0º经线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公式: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 时区差
  简单来说,就是时区是区时的产物,也是地球动动的产物,是地球的自转动动产生了地方时,人们根据地球亩穗的特征人为的规定了全球东西12个时区,共24个时区,每个时区对应一个经度区间。地方时对应的是每一条经度的时间,而区时对应的是中央线线上的地方时,这个要记住哦。
  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 这样,整个地球的表面就被划分为24个时区。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规定为0°(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5°、东西经30°、东西经45°……直到180°经线,在每条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7.5°范围内的所有地点,一律使用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刻。
  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º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经过此线时要更换日期,时刻保持不变,即自东十二区向东进人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而由西十二区向西进人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的地理界线,大致上与经度180°子午线相合。但不完全一致,它避开了一些岛屿,是为了使同一个岛罩丛屿不致分成两个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曲折的曲线。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和相关知识:
  A 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环绕太阳不停地运行叫地球的公转。
  B 公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约一年。这是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一个回归年。线速度平均美秒钟为30千米。
  C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的赤道平面,叫做赤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叫黄道面。地球一边自转.一边公转.公转轨道与赤道面之间存在着一个23.5º的夹角.叫黄赤交角。地轴同黄道平面斜交的角度为90º-23.5º=66.5º。因此.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有时直射在北半球.有时直射在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是北纬23.5º。叫做北回归线:最南是南纬23.5º。叫做南回归。
  黄赤交角的意义及影响(这里实际还是讲公转的影响和意义,是黄赤交角的引伸):
  a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纬23.5º(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此日以后.太阳直射6继续向南移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纬23.5º(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以后 太阳直射点向北返回,3月21日前后.太阳再次直射赤道.即北半球春分日。这样.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带.终年不会得到太阳直射。
  b 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也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以及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除赤道昼夜长短不变外,各地昼夜的长短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春、秋分时,因太阳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春分到秋分,北半球再长夜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昼短夜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从秋分到春分,现象恰与前者相反。
  c 四季的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引起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儿,进而引起一年四季的变化。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就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地球不断公转,四季周而复始交替变化。
  d 五带的划分:人们根据地球各地接受太阳照射的状况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将地表各地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南北回归线间,太阳直射,得到的热量最多,为热带;在南北极圈以内,阳光斜射厉害,而已有漫长的极夜,得到光热最少,为寒带;介于热带与寒带之间,太阳斜射,得到热量一般,为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南北极圈既是极昼极夜现象开始出现的起始线,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以上回答的差不多了吧,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欢迎再次一起探讨。我五六年没碰课本了,知识的遗忘和遗漏再所难免,如有错误之处,欢迎指出。
  最后,学习地理尤其是要我思考,多比较,多总结,多看图,多积累;只有这样你的地理素质才会提高,你才会对地理感兴趣。我都大学毕业了,回头看看最喜欢的高中知识还是地理和历史。加油吧。
  祝你学习进步。

游客2

您可参考这个网址http://tieba.baidu.com/f?kz=316752269
部分答案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平均1`/日 近日点(月初)快
平均30千米/小时 远日点(月初)快
地轴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者运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首银梁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搏粗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游客3

这些知识是不能死记硬背的,要理解和学会想象。

简单的说,地球自转就是地球自己以自己孙宏数绝握为中心旋转,按一般上北下南的视角,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是地球以太阳为中心按一定的轨道进行运动。

地方时是本地的实际时间,比如则首说当太阳位于空中最高点时,地方时就是12点整,区时则有可能是11点多,或者12点多

游客4

地理书上不都有吗,我现在已经通过地理会考了,只是你这问题太多,不是一时半刻能回答的了的

游客5

靠,太多了,一个一个问还能回答,你这样谁能帮啊

游客6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赤交槐圆角为约为23°26'。黄赤交角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一直有着微小的变化,但由于变咐困化太小了,所以人们一般对其忽略不计。
黄赤衡明念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